青光眼激光手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术前检查评估、术中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定期复查、规范用药以及避免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
1、术前检查评估术前需完善眼压测量、视野检查、房角镜检查等评估青光眼类型及严重程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需确认视神经损害程度,闭角型青光眼需排查前房角粘连情况。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控制稳定,术前3天停用抗凝药物。明确手术禁忌证如活动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水肿等。
2、术中配合操作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患者需保持头部固定,注视显微镜指示灯光。激光小梁成形术需配合调整眼球位置,虹膜周切术需避免突然移动。术中可能短暂眼胀痛属正常现象,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需联合前房穿刺降压。手术时间通常5-15分钟,全程需听从医生指令。
3、术后定期复查术后1天、1周、1个月需监测眼压及前房反应。激光小梁成形术后眼压可能波动2-3周,需每日测量。虹膜切开术后观察孔洞是否通畅,房角镜检查粘连解除情况。若出现眼痛加剧、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术后3个月需复查视野和视神经 OCT 评估疗效。
4、规范用药术后需继续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不可自行停药。激素类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需按疗程使用控制炎症。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仍需缩瞳剂维持房角开放。用药期间监测角膜厚度及杯盘比变化。
5、避免诱因术后1周内禁止揉眼、游泳及剧烈运动。暗环境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建议保持适度光照。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便秘时过度用力可能升高眼压,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高度近视患者需避免倒立、潜水等特殊体位。
青光眼激光手术后需长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检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低头用眼,阅读时保证环境光线充足。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及抗氧化物质,如深色蔬菜、蓝莓等。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滑雪、登山时需防护雪盲及高原反应引发的眼压波动。若出现虹视、头痛等青光眼先兆症状应及时就医。
青光眼通常需要进行眼压测量、视野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筛查的基础项目,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评估眼球内部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野检查采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测患者视野缺损范围和程度,早期可表现为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眼底检查使用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机观察视盘形态,青光眼特征性改变包括视杯扩大、盘沿变窄和视盘出血。前房角镜检查通过特殊接触镜观察房角结构,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早期青光眼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眼科体检,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应增加检查频率。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过度用眼,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控制眼压波动。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