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疲劳胀痛可通过热敷、远眺休息、人工泪液滴眼、按摩眼周穴位、调整屏幕亮度等方式缓解。眼睛疲劳胀痛通常由用眼过度、干眼症、屈光不正、青光眼、视疲劳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眼睛疲劳胀痛多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睫状肌持续收缩导致调节痉挛。建议每用眼40分钟闭目休息5分钟,或远眺6米外绿色景物。使用40摄氏度左右热毛巾敷眼10分钟,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干眼症患者可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每日3-4次保持眼表湿润。按摩攒竹穴、睛明穴等眼周穴位时,用指腹以画圈方式轻压10秒,重复3-5次。电子屏幕亮度应调整为环境光线的1.5倍,避免蓝光直射。
部分人群可能因未矫正的散光或近视加重视疲劳,需定期验光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会伴随剧烈眼胀头痛,需立即就医降低眼压。长期视疲劳可能引发调节功能异常,表现为阅读时字迹模糊、串行。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合并视疲劳,可适量补充动物肝脏或胡萝卜。
日常应保持每天7小时睡眠,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饮食多选择富含叶黄素的菠菜、玉米,以及含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保持屏幕距眼睛50厘米以上。连续用眼期间多眨眼,每分钟15次以上可有效预防干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视力下降、畏光流泪,需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和眼压测量。
疲劳性睡眠障碍是指因长期过度疲劳导致的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或早醒等症状。
疲劳性睡眠障碍可能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影响正常睡眠节律。作息不规律如频繁熬夜、倒班工作等会打乱生物钟,降低睡眠质量。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等也会通过生理机制干扰睡眠。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频繁觉醒、晨起后仍感疲倦等症状。
改善疲劳性睡眠障碍需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白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等助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