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前通常需要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眼底检查和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等五项核心检查。
1、视力检查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或电脑验光仪评估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确白内障对视功能的实际影响程度。检查需覆盖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视力状态,为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若发现矫正视力无法提升至0.5以上,往往提示白内障已进展到需要手术干预的阶段。
2、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测眼球内部压力,排除青光眼等合并症。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若测得数值超过该范围需进一步排查。眼压异常可能影响手术中前房稳定性,需在术前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控制。
3、角膜地形图检查利用角膜地形图仪对角膜表面形态进行三维扫描,检测散光度数和角膜规则性。该检查能发现圆锥角膜等禁忌证,并为选择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提供依据。检查时要求患者睁眼注视固定目标,仪器会采集超过8000个角膜点的曲率数据。
4、眼底检查通过散瞳后眼底镜检查视网膜、视神经及黄斑区状态,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精确评估黄斑结构,若存在黄斑水肿需先行治疗。眼底状况直接影响术后视觉质量恢复,是评估手术预期效果的重要指标。
5、人工晶体度数测量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精确测算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通过计算公式确定个性化人工晶体度数。检查需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误差需控制在0.3mm以内。对于超高度近视或角膜屈光术后患者,需采用特殊公式进行校正计算。
术前1周应停戴隐形眼镜以保证角膜形态检测准确性,检查当天避免使用眼部化妆品。建议携带既往眼科病历资料供医生参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提前控制好基础疾病。术后需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视力恢复情况。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伤口愈合,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