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疼痛可能与外伤、腱鞘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桡骨疼痛通常表现为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外伤桡骨直接受到撞击或跌倒时手掌撑地可能导致桡骨骨折或骨裂,表现为剧烈疼痛伴淤青。轻微骨裂可通过石膏固定4-6周,严重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云南白药气雾剂、跌打万花油等缓解症状。
2、腱鞘炎长期重复手腕动作易引发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表现为桡侧刺痛和握力下降。发病与肌腱过度摩擦有关,可能伴随弹响指症状。建议制动休息,配合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药物缓解炎症。
3、骨关节炎桡腕关节退行性病变会导致晨僵和活动后疼痛,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多见于中老年或体力劳动者,可能与关节劳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玻璃酸钠注射液等改善症状。
4、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或长期缺钙者易发生桡骨微骨折,表现为隐痛和轻微肿胀。骨密度检测T值低于-2.5可确诊,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颗粒、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5、神经压迫桡神经在肱骨桡神经沟处受压时,可能引发桡骨区域放射痛伴手指麻木。常见于睡眠姿势不当或腋杖使用不当,肌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轻度压迫可通过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缓解。
日常应避免手腕过度负重,使用护腕减少关节压力。饮食注意补充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中老年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明显肿胀变形,需立即至骨科就诊,必要时进行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帮助恢复手腕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桡骨中段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固定、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桡骨中段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手法牵引使骨折端对合,随后采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确认对位情况。固定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防止移位。
2、石膏固定适用于儿童青枝骨折或成人简单骨折。采用前臂U型石膏或长臂管型石膏固定4-6周。固定时需保持腕关节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度。石膏干燥前避免受压变形,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末梢血运。
3、支具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后期康复阶段。可选用可调节式前臂支具,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支具需每日佩戴16-20小时,配合渐进性功能锻炼。使用支具期间应定期评估骨折愈合进度。
4、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痂形成,或口服接骨七厘片活血化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肿胀严重者可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不稳定性骨折。常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术后需配合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评估骨愈合情况。术后6-8周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
桡骨中段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高钙饮食,适量摄入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固定期间每日进行手指屈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腕关节旋转训练。若出现固定松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绀需及时复诊。康复后期可咨询专业康复师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通常3-6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