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支架手术可能带来支架内再狭窄、支架血栓形成、出血风险增加、血管损伤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危害。该手术主要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支架内再狭窄是术后常见问题,多发生在术后3-12个月。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可能导致管腔再度狭窄,表现为心绞痛复发。药物涂层支架可降低发生率但仍存在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管损伤可能发生在穿刺部位或冠状动脉分支,导丝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严重时需紧急处理甚至外科修补。
支架血栓形成属于急症,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栓多与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晚期血栓可能与抗血小板治疗中断相关。术后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主要来自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较常见。术前需评估出血倾向,必要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预防。部分患者对支架材料或药物涂层过敏,可能出现皮疹、血管炎等反应,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术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情况,出现胸闷胸痛立即就医。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剂量,注意观察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征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