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可采用饮食调理、推拿按摩、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捏脊疗法等方法。小儿厌食症多因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需结合患儿体质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食疗同源,建议家长选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食材煮粥。可将山楂、麦芽、神曲煎水代茶饮帮助消食导滞。避免强迫进食,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忌食生冷油腻及零食。配合陈皮、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药材炖汤,改善胃肠功能。
顺时针摩腹5分钟可促进肠蠕动,配合补脾经拇指桡侧缘向心推、清胃经大鱼际向离心方向推等手法。每日捏脊3-5遍从尾椎至大椎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足三里、中脘穴点按各1分钟,有助于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等中成药;乳食积滞适用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需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证型选择汤剂,如异功散加减治脾虚气弱,保和丸加减治食积内停。服药期间观察大便性状及食欲变化。
将丁香、吴茱萸等药物研末后用姜汁调敷神阙穴,夜间贴敷6-8小时。三伏天采用三伏贴敷贴脾俞、胃俞等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消化功能。皮肤敏感患儿需缩短贴敷时间,出现红疹应立即停用。
沿督脉和膀胱经从长强穴向上提捏至大椎穴,重点刺激脾俞、胃俞等背俞穴。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起皮肤,每穴提捏3-5次,每周3次。此法能振奋阳气、调和脏腑,配合补脾经手法效果更佳。
家长需保持就餐环境轻松愉快,避免餐前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定期监测患儿身高体重增长曲线,若持续2周进食量不足日常需求量的70%,或伴随呕吐、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可配合耳穴压豆取脾、胃、交感等耳穴作为辅助手段,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