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主要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病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律失常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可能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常见心悸、头晕等症状。轻症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律。
心肌病是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类型,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
心脏瓣膜病由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变有关,常见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症状。轻度患者可定期随访,中重度需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必要时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可能与遗传、孕期感染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发绀、发育迟缓等。部分简单畸形可自愈,复杂病例需在儿童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手术治疗。
心脏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管理重点不同,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