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暴饮暴食可能由心理压力、不良饮食习惯、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运动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干预。
长期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通过进食缓解压力,伴随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家长需关注儿童情绪变化,避免通过食物奖励建立错误联系。
三餐不规律或高脂高糖饮食易引发饥饿后过量进食,常伴胃胀、反酸等症状。建议定时定量进食,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胃肠不适时可短期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缓解症状。
胃排空延迟或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饱腹感异常,与反复腹胀、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相关。可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配合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日常避免进食过快,每口咀嚼20次以上。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代谢引发易饥多食,同时伴心悸、体重下降。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激素分泌。治疗期间限制海带等高碘食物摄入,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
部分抑郁患者会出现情绪性暴食,尤其夜间进食量骤增,伴随持续情绪低落。需心理评估后联合治疗,如盐酸氟西汀胶囊改善情绪,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属应协助记录进食日记,避免单独存放易暴食的高热量零食。
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食欲,每日保持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烹饪时选用小号餐具控制单次进食量,优先选择苹果、无糖酸奶等低升糖指数食物作为加餐。若每周暴食发作超过3次或出现呕吐等补偿行为,需立即到消化内科或心理科就诊。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