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硬皮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环境刺激、血管损伤及胶原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
部分硬皮病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HLA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甲氨蝶呤片,并定期监测器官功能。
患者体内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抗拓扑异构酶抗体等自身抗体,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临床可见雷诺现象及血清抗核抗体阳性。生物制剂如注射用依那西普可调节免疫反应,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疾病。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也可能参与发病。此类患者应脱离致病环境,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延缓肺纤维化,联合青霉胺片调节胶原合成。
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早期病理改变,可引起指端溃疡和肺动脉高压。临床需使用西地那非片改善血管舒张,严重者需静脉注射伊洛前列素。同时需预防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
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导致皮肤增厚和脏器纤维化。治疗可选用秋水仙碱片干扰胶原沉积,对于食管受累者需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反流症状。
硬皮病患者需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裂,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适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挛缩,定期随访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咳嗽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