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不够36度怎么回事

4.28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体温低于36度可能与测量误差、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测量方式、改善环境、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 测量误差

体温测量结果受测量部位、仪器精度及操作规范影响。腋温测量时未夹紧体温计、口腔测量前进食冷热食物、耳温枪未对准鼓膜均可导致读数偏低。建议重复测量时保持腋下干燥、口腔测量前30分钟避免饮食、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2. 环境温度过低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会使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导致核心体温下降。常见于冬季户外工作者、低温作业人员,可能伴随寒战、皮肤苍白等症状。需及时转移至温暖环境,饮用温热糖水,必要时使用电热毯复温。

3.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表现为持续低体温伴乏力、皮肤干燥。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切除术后等因素有关。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替代治疗。

4. 营养不良

长期热量摄入不足导致产热物质缺乏,常见于过度节食、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可能伴随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制剂。

5. 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时外周血管异常扩张引发体温不升,属于危急重症。多伴随意识模糊、尿量减少、血压下降,需立即就医进行液体复苏,可能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并维持循环。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温20-24度,选择电子体温计进行晨起静息状态测量。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议穿戴保暖衣物,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若低体温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意识改变,须急诊排查休克、垂体功能减退等严重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