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眼睛泪道堵塞可通过按摩泪囊区、热敷、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泪道堵塞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刺激、外伤、鼻部疾病、泪道肿瘤等因素引起。
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家长需洗净双手,用食指指腹从内眼角向鼻翼方向轻柔按压泪囊区,重复进行5-10次,每日2-3次。按摩可帮助冲破鼻泪管下端薄膜,配合妥布霉素滴眼液预防感染。若3-6个月未缓解需就医。
慢性泪囊炎引起的堵塞可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内眼角,每次10分钟,每日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帮助泪液流通。需注意避免烫伤,合并急性感染时禁用。
细菌性泪囊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加替沙星滴眼液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导致青光眼等并发症。
通过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判断堵塞部位,部分膜性阻塞可通过冲洗疏通。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冲洗后配合氧氟沙星眼膏预防感染。该方法对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率较高,成人单纯冲洗效果有限。
顽固性阻塞需行泪道探通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道置管术。术后需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定期冲洗泪道。肿瘤压迫导致的堵塞需切除病灶,必要时联合放疗。所有术式均存在复发可能,需长期随访。
日常应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风沙天气佩戴护目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以减少感染风险。若出现眼红、眼痛、脓性分泌物增多等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婴幼儿泪道堵塞多数可自愈,但持续流泪超过1岁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