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脂肪肝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肥胖、酗酒、代谢异常、药物损伤、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
调整饮食结构是基础干预手段,建议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比例。规律进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同时需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长期保持健康习惯可促进肝脏脂肪代谢。
超重者需通过科学减重改善病情,建议每月减重不超过5%总体重。减重过快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体重下降7%-10%可显著减轻肝脏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腰围男性应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80厘米以下。
针对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医生可能开具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可辅助改善肝功能,维生素E对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合并高脂血症者需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酒精性脂肪肝必须彻底戒酒,戒酒4-6周后肝脏脂肪可明显减少。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相关药物。病毒性肝炎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控制,否则易导致病情反复。
严重肥胖合并脂肪肝可考虑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能有效改善代谢异常。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可能需肝移植。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手段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日常生活中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橄榄油、深海鱼和新鲜蔬果,限制精制碳水摄入。坚持每周3-5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定期监测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