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黄疸反复可能由母乳性黄疸、感染、溶血性疾病、肝功能发育不全、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反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2-3天,观察黄疸是否消退,同时可配合光疗促进胆红素排出。
2、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肝脏功能,导致黄疸反复。需进行血常规和感染指标检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
3、溶血性疾病:母婴血型不合或遗传性溶血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需进行血型鉴定和溶血相关检查,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或使用免疫球蛋白1g/kg,单次静脉注射。
4、肝功能发育不全: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处理能力有限。可通过补充葡萄糖10%葡萄糖溶液,每次5ml,每日3次和维生素K11mg,每日1次支持肝脏功能。
5、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黄疸持续不退。需进行腹部超声和胆道造影确诊,早期进行Kasai手术或肝移植治疗。
新生儿黄疸反复时,家长需密切观察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母乳喂养时,母亲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若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