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母乳喂养调节等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遗传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排出体外。光疗安全有效,适用于大多数生理性黄疸和部分病理性黄疸。
2、药物治疗:茵栀黄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2-5毫升,每日3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药如苯巴比妥可促进肝酶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每次5毫克,每日2次。
3、母乳喂养调节: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改用配方奶喂养,可帮助胆红素水平下降。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通常不会复发。
4、溶血性疾病:ABO溶血或Rh溶血可能导致病理性黄疸。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过程,剂量为1克/千克体重。严重时需进行换血治疗,以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
5、感染控制: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导致黄疸加重。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每次5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药物。控制感染后,黄疸可逐渐消退。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擦损伤。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脂肪食物。适当增加新生儿的水分摄入,促进胆红素排泄。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变化情况。如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