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黄疸偏高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母乳喂养调整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
1、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并排出体外。光疗期间需注意保护婴儿眼睛和生殖器,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线下。光疗通常持续24-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黄疸程度调整。
2、药物治疗:对于黄疸较严重的新生儿,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片5mg/kg,每日一次、茵栀黄口服液每次2ml,每日三次、白蛋白注射液1g/kg,静脉滴注。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母乳喂养调整: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建议暂时减少母乳喂养量,改为配方奶喂养,或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调整喂养方式后,黄疸通常会在1-2周内逐渐消退。
4、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这种黄疸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有关,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黄疸变化,确保婴儿摄入足够奶量。
5、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能与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持续时间长等症状。溶血性黄疸需通过换血治疗,感染性黄疸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50mg/kg,每日一次,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
新生儿黄疸偏高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变化,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包裹,确保室内光线充足。饮食方面,母乳喂养的母亲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乳汁分泌。运动方面,婴儿可通过被动操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