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为特征。疾病严重程度与个体免疫力、并发症发生相关,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少数可能并发心肌炎或肾炎。
1、病原体特征: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该菌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2-5天,需进行咽拭子培养确诊。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治疗方案,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曲松。
2、典型症状分期:病程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脱屑期。前驱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咽痛;出疹期出现针尖样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恢复期可见大片脱皮。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是鉴别其他发疹性疾病的关键。
3、并发症预警:化脓性中耳炎和颈部淋巴结炎常见于发病初期。病程2-3周需警惕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包括关节疼痛、心内膜炎症和肾小球肾炎。定期尿常规和心电图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
4、特殊人群风险:3-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老年患者更易发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者需住院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
5、隔离防护措施: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日常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分泌物污染物品,保持室内通风。康复后建议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检测。
预防重点包括加强儿童个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补充水分,皮疹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恢复期逐渐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配合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体能恢复。出现眼睑浮肿或茶色尿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