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猩红热可能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皮疹等症状。疾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退热处理、皮肤护理、隔离措施及并发症监测等方式干预。
1、发热:起病初期多出现38-39℃高热,可能伴有寒战或头痛。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药物退热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需监测体温变化频率,警惕热性惊厥发生。
2、草莓舌:发病2-3天舌乳头红肿突出,呈现典型草莓样外观。伴随咽峡部充血疼痛,影响进食。建议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果蔬汁,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黏膜。
3、猩红样疹:病程第2天出现针尖大小充血性皮疹,从颈部向下蔓延至全身。皮疹压之褪色,伴有砂纸样触感。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纯棉衣物,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4、脱屑期:恢复期皮肤出现片状脱屑,尤以手掌足底为著。此阶段需加强保湿护理,使用无刺激润肤霜,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脱屑过程持续1-2周属正常现象。
5、并发症:疾病可能引发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局部感染,严重者可出现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选红霉素或头孢曲松。
患儿应保证每日饮水量,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居室通风。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及关节肿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复诊。皮疹消退后仍需完成规定抗生素疗程,防止细菌残留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