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脊柱结核主要侵犯椎体、椎间盘、椎弓根、横突等骨骼结构,严重时可累及脊髓或神经根。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脊柱畸形、脓肿形成或神经功能障碍。
1、椎体:脊柱结核最常侵犯椎体前缘,导致骨质破坏和塌陷。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疾病进展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控制感染。
2、椎间盘: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播散感染椎间盘,引发椎间隙变窄。患者出现脊柱僵硬和夜间痛,需长期抗结核治疗配合营养支持。严重椎间盘破坏可能需病灶清除术或植骨融合术。
3、椎弓根:结核病变侵蚀椎弓根时易压迫神经根,产生放射性疼痛。磁共振成像可明确病变范围,治疗需结合抗结核药物与神经营养药物。骨质缺损严重者需椎管减压手术。
4、横突:横突结核多伴随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部肿块和压痛。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脓肿机化后可能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5、脊髓压迫:晚期结核性肉芽组织或死骨压迫脊髓,导致截瘫风险。急诊减压手术联合四联抗结核治疗是关键,术后需康复训练恢复神经功能。
脊柱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急性期严格卧床避免脊柱负重,恢复期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定期复查血沉和影像学评估疗效,接触者需结核筛查预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