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营养好呢

4.12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增加血红素铁摄入、补充维生素C促进吸收、选择强化铁食品、合理搭配植物性铁源、避免干扰因素等方式改善营养状态。

1、血红素铁:动物肝脏、牛肉、牡蛎等富含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高达15%-35%,建议每周摄入2-3次。鸭血、猪血等动物血制品含铁量超过20mg/100g,可制作血豆腐汤等易消化菜品。红肉类每日摄入40-75g既能补铁又避免过量脂肪。

2、维生素C协同:餐后食用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可使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提升2-3倍。彩椒、西兰花等蔬菜与铁剂同食时,建议采用快炒方式保留维生素C。鲜榨橙汁搭配铁强化早餐谷物是理想组合。

3、强化食品:选择铁强化面粉制作的馒头、面条等主食,每日可额外补充4-6mg铁元素。铁强化酱油每10ml含铁4mg,适合凉拌菜使用。孕妇奶粉、婴幼儿米粉等特殊配方食品含焦磷酸铁等易吸收剂型。

4、植物铁优化:黑木耳、紫菜等植物性铁源需配合酸性环境促进吸收,建议与番茄同烹。芝麻酱拌菠菜时添加柠檬汁,可使铁吸收率从5%提升至8%。豆类食物经过发芽发酵处理可减少植酸对铁吸收的抑制。

5、干扰控制:咖啡、茶等含多酚饮料应与补铁餐间隔1小时以上。钙制剂避免与铁剂同服,两者间隔至少2小时。全谷物中的植酸可通过发酵面团或浸泡方式降低影响,建议选择全麦面包而非未发酵的全麦粥。

补铁期间建议每周摄入动物内脏1-2次,每日保证300-500g新鲜蔬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烹饪选用铁锅可增加菜肴铁含量,酸性食物炖煮时溶出铁更多。长期素食者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运动方面选择瑜伽、散步等温和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