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需终生服药吗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膜性肾病可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降压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控制病情进展。该病可能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因素、药物毒性、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

1、免疫调节:膜性肾病多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常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警惕感染风险。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实现临床缓解。

2、血压控制:约50%患者合并高血压,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这些药物兼具降尿蛋白作用,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蛋白摄入: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合并水肿时需限制钠盐至3-5g/日,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4、定期复诊:每3-6个月需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病情稳定者可逐渐延长随访间隔。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水肿加重需及时就诊。

5、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风险较高者可考虑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脂血症患者需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评估透析或肾移植指征。

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通过血压日记、尿量记录等方式加强自我管理。病情稳定期可正常工作生活,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参加患者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