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分期是什么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膜性肾病分期主要依据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四个阶段,各期特征包括基底膜增厚程度、免疫复合物沉积范围及肾功能损伤进展。

1、Ⅰ期特征:光镜下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电镜可见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低于3.5g。此期推荐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进行基础治疗。

2、Ⅱ期改变:基底膜钉突样增生形成,免疫荧光显示IgG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除基础治疗外,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建议每日摄入蛋白质0.8-1.0g/kg,优先选择鱼、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

3、Ⅲ期进展:基底膜显著增厚伴钉突结构融合,电镜下电子致密物被基底膜包裹。患者肾功能开始下降,血肌酐可能升高。需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联合使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限制磷摄入量在800mg/日以内,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Ⅳ期病变:肾小球硬化超过50%,伴广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治疗重点转向延缓尿毒症进展,可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准备,限制钾摄入在2g/日以下,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5、特殊期别处理:部分患者存在自发缓解期,表现为蛋白尿突然减少。这种情况需重复肾活检确认,维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同时补充维生素D3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者,需定期检测抗体滴度变化。

膜性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30-40kcal/kg热量摄入,选择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监测晨起眼睑水肿程度,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冬季注意足部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