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局部抗炎、皮肤屏障修复、光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控制症状。该疾病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失调、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因素相关,通常表现为头皮红斑、油腻鳞屑伴瘙痒。
1、抗真菌治疗:马拉色菌定植是核心诱因,使用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或环吡酮胺洗剂每周2-3次可抑制真菌。治疗期间需保持洗剂在头皮停留5分钟,症状控制后改为每周1次维持。
2、局部抗炎:中重度炎症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溶液如哈西奈德溶液,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此类药物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疗程。
3、屏障修复:含神经酰胺的医学护发品能修复受损角质层,吡啶锌成分可调节皮脂分泌。建议选择pH5.5弱酸性洗发产品,避免含皂基的强力清洁剂破坏皮肤微生态。
4、光疗管理:窄谱UVB照射对顽固病例有效,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每周2-3次治疗。居家护理可配合使用含红没药醇的舒缓喷雾,紫外线敏感者应做好物理防晒。
5、诱因控制:精神压力、高脂饮食、熬夜会加重症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补充B族维生素。冬季干燥时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频繁染烫头发。
日常护理应选择无硅油洗发水,洗发水温控制在38℃以下,避免指甲抓挠。饮食注意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适量补充亚麻籽油、深海鱼类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适度进行瑜伽、冥想等减压活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反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