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可能由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局部抗炎、皮肤保湿、调节免疫、光疗等方式治疗。
1、皮脂过多:青春期或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过量皮脂堆积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腻环境。日常需使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刺激皮脂腺,选择含锌或水杨酸的控油护肤品。
2、真菌感染: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可抑制真菌,联苯苄唑乳膏能直接杀灭病原体,每周使用2-3次药用洗剂效果显著。
3、屏障受损:频繁去角质或使用碱性清洁产品破坏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乳液可修复物理屏障,含胆固醇的保湿霜能增强细胞间脂质,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收敛水。
4、免疫失调: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红斑和脱屑。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急性炎症,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长期维持治疗,严重病例需口服免疫调节剂。
5、遗传倾向:染色体3q27区域基因突变影响皮脂代谢。这类患者需加强环境控制,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夏季避免高温环境诱发发作,直系亲属建议定期皮肤检测。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限制高糖高脂饮食,每日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选择无硅油洗发产品。适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但需及时清洁汗液,头皮严重脱屑时可尝试茶树精油局部护理,症状持续加重需进行皮肤镜和真菌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