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肌筋膜炎可能由肌肉劳损、姿势不良、寒冷刺激、局部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镇痛、局部封闭、物理治疗、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
1、肌肉劳损: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过度使用特定肌群会导致肌纤维微损伤,筋膜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建议调整工作姿势,每小时进行5分钟反向拉伸运动,如长期伏案者可做扩胸运动缓解胸背筋膜紧张。
2、姿势不良:脊柱侧弯或骨盆倾斜等体态问题会造成肌肉代偿性收缩。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通过普拉提训练强化核心肌群平衡性。
3、寒冷刺激:低温环境引发肌肉血管收缩,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筋膜。冬季注意颈部腰背部保暖,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可采用40℃艾叶水熏蒸疼痛部位。
4、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经皮肤创口侵入深筋膜。可能与糖尿病、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体温升高等症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5、免疫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累及筋膜结缔组织。可能与HLA-B27基因阳性、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僵、夜间痛醒等症状。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日常可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摄入,每周进行2-3次游泳或瑜伽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使用记忆棉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急性发作期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慢性期可采用筋膜枪深层放松,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进行肌骨超声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