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该疾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干预。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家族聚集性,约50%-70%患者存在一级亲属患病史。相关基因涉及胰岛素信号通路、雄激素合成等,如INSR、CYP11A1基因变异。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监测血糖、激素水平。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导致LH/FSH比值升高,睾酮水平增高可能与CYP17A1基因多态性有关。临床表现为痤疮、多毛,可通过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螺内酯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胰岛素抵抗是核心病理特征,约50%-80%患者伴糖代谢异常。这与IRS基因变异相关,表现为黑棘皮症、腹型肥胖。推荐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有氧运动干预。
孕期高雄激素暴露、出生低体重等发育起源假说被证实。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表达。建议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慢性应激通过激活HPA轴加剧胰岛素抵抗,抑郁焦虑发生率较常人高5倍。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可改善应激反应,必要时使用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碳水占比<40%,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定期监测BMI、腰围及糖化血红蛋白,生育需求者可选择来曲唑促排卵或体外受精技术。伴有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时需考虑宫腔镜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