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早产可能对儿童造成多系统健康风险,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损伤、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和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易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气体交换障碍。需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支持,严重者需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如固尔苏、珂立苏。
胎龄不足32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风险增加3倍,可能遗留脑瘫或认知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需定期进行GMs全身运动评估,必要时采用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障碍导致喂养困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较足月儿高10倍。建议采用微量喂养策略,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培菲康、常乐康调节肠道菌群。
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达50%,2岁前追赶生长不足可能影响终身高。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强化营养补充含中链甘油三酯的早产儿配方奶,每日提供120-150kcal/kg热量。
母体IgG抗体传输不足使感染风险增加5-8倍,尤其易发生败血症和肺炎。建议严格执行手卫生,推迟减毒疫苗接种,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被动免疫。
早产儿出院后需持续进行多学科随访管理,6个月内每月监测头围体重,每季度评估大运动发育。母乳喂养应持续至矫正月龄12个月,补充维生素D 800IU/天至1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和听力测试,矫正月龄6个月开始早期干预训练,包括水疗、抚触和引导式教育。建立个体化营养方案,早产儿配方奶使用至矫正月龄9-12个月,逐步过渡至普通配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