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人工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物理防护、心理干预及中医调理等方式控制症状,但根治难度较大。该病通常由皮肤机械刺激敏感、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及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人工荨麻疹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抑制组胺释放缓解瘙痒和风团。持续用药3-6个月后逐步减量,部分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症状顽固者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增强疗效。
反复发作患者可能存在Th2免疫偏移,可尝试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或奥马珠单抗。该病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存在相似发病机制,表现为IgG自身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需定期监测血清IgE水平。
避免衣物摩擦、紧束腰带等机械刺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禁用磨砂膏。冷敷可缓解急性期症状,但需注意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禁用冰敷。
焦虑抑郁可能通过神经肽P物质加剧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可降低应激反应。压力管理训练配合正念冥想,能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诱发的皮肤划痕反应。
辨证属血虚风燥者可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肤型推荐荆防四物汤。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调节免疫,耳穴贴压神门、肺区对顽固性划痕症有辅助疗效。
人工荨麻疹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日常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剧烈搔抓。饮食推荐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柑橘类水果,限制海鲜、酒类等组胺释放食物。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可改善免疫功能,但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血管性水肿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等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