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摄入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控制在150-300克生重,具体需结合体重、活动量及血糖水平。
体重超重者每日主食量建议150-200克,肥胖者需进一步减少至120-150克。标准体重人群可摄入200-250克,偏瘦者或青少年可适当增加至250-300克。计算标准体重公式为身高cm-105,实际体重超过标准值20%即属超重。
轻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量控制在150-200克,中体力劳动者如教师、司机可增至200-250克。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可放宽至250-300克,但需分5-6餐摄入避免血糖波动。久坐人群每餐主食不宜超过50克生重。
空腹血糖>7mmol/L时主食量应减少20%,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需减少30%。动态血糖监测显示夜间低血糖者,晚餐主食可增加10-15克。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每日主食总量需下调10%。
优先选择低GI值主食如黑米、燕麦、荞麦,占比不低于50%。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需按1.5:1折算为粮食重量。全谷物应占主食总量2/3,精制米面不超过1/3。每餐搭配50克以上高纤维蔬菜延缓糖分吸收。
采用3+2模式分配,早餐占20%、午餐30%、晚餐25%,上下午加餐各占12.5%。烹饪选择蒸煮方式,避免油炸。每餐主食搭配15-20克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可使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降低40%。
建议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的主食如藜麦、青稞,搭配凉拌木耳、清炒菠菜等膳食纤维丰富的菜肴。运动方面推荐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有助于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饮食日记,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控制效果。出现明显饥饿感或心悸时需及时检测血糖,警惕低血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