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由长期高血糖、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损伤、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早期表现为微动脉瘤和出血,进展期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新生血管形成。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病变,严重时需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和蛋白尿是典型表现,与糖基化终产物堆积、肾小球高压有关。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氯沙坦保护肾功能,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导致冠心病、脑卒中风险增加,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除控制血糖外,需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必要时行冠脉支架术。
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多见,与山梨醇代谢途径异常、神经营养障碍相关。甲钴胺、α-硫辛酸可改善症状,疼痛明显者可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
神经病变和缺血共同导致足部溃疡、感染,严重时需截肢。日常需检查足部皮肤,穿着减压鞋,感染时联合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必要时行清创术。
糖尿病患者需终身综合管理,每日监测血糖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7%,采用低GI饮食如燕麦、藜麦,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定期筛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及足部感觉,出现伤口不愈、视力骤降、胸闷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