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在内镜下的表现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早期胃癌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色泽改变、表面结构异常、微血管形态紊乱、病变边界不清及黏膜僵硬感。

1、色泽改变:

早期胃癌病灶常呈现褪色或发红,与周围正常黏膜形成对比。褪色区域多因腺体萎缩导致,发红区域则与黏膜充血或新生血管增生相关。内镜下可通过窄带成像技术增强色彩差异识别。

2、结构异常:

病变区黏膜表面可出现颗粒状、结节状或凹陷性改变,正常胃小凹结构消失。IIc型早期胃癌表现为浅表凹陷,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IIa型则显示轻微隆起,表面伴糜烂或出血。

3、血管紊乱:

病灶区域微血管形态扭曲、密度增高或突然中断。放大内镜下可见不规则血管网,部分呈现螺旋状或树枝状分布。这种改变与肿瘤细胞侵袭破坏正常血管架构有关。

4、边界模糊:

早期胃癌与正常组织间多呈移行性过渡,边界不如良性病变清晰。靛胭脂染色后,病灶边缘常呈现不规则蚕食样改变,部分病例可见卫星灶。

5、黏膜僵硬:

活检钳触碰时病变区域弹性降低,黏膜移动度减弱。这种僵硬感源于肿瘤细胞在黏膜下层浸润导致的纤维组织增生,可通过注气试验观察黏膜伸展性差异。

发现可疑病变需结合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进一步评估,确诊依赖病理活检。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腌制食品摄入,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早期诊断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实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