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胃癌放化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黏膜损伤、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可通过药物调整、营养支持、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放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会增加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贫血则引发乏力。治疗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干预。日常需避免接触感染源,防止磕碰外伤。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是常见症状,与化疗药物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关。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可缓解呕吐,蒙脱石散能改善腹泻。饮食需少量多餐,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严重腹泻时需预防电解质紊乱,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ml。
放射区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色素沉着,口腔黏膜炎表现为疼痛性溃疡。放疗期间需使用无刺激性护肤品,避免阳光直射。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止痛。进食温度不超过40℃,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奥沙利铂等药物可能引发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症状通常在停药后逐渐缓解,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日常生活中需防跌倒,避免接触过冷物品。神经毒性可能与药物累积剂量相关,需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部分化疗药物如蒽环类可能损伤心肌细胞,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治疗前需评估基础心脏功能,使用右丙亚胺等心脏保护剂。治疗期间限制液体摄入量,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放化疗期间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30kcal/kg,蛋白质需求增至1.2-1.5g/kg,可选择鱼肉、豆腐等高蛋白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多数副作用在停药后2-3个月逐渐消退。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