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脑梗死有什么区别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与脑梗死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区别主要在于术语使用习惯及病理机制描述的侧重点不同。

1、术语差异:

脑梗塞强调血管阻塞的病理过程,医学术语中更倾向使用"脑梗死"表述。后者突出组织坏死结果,"梗死"在病理学中特指缺血导致的局限性组织死亡。临床诊断现多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术语"脑梗死"。

2、发病机制:

两者均与脑血管阻塞有关,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栓塞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病理层面可分为血栓性、栓塞性、腔隙性等亚型。

3、影像学表现:

CT或MRI检查均显示缺血灶,急性期CT可见低密度灶,DWI-MRI可早期显示细胞毒性水肿。"脑梗死"描述更侧重影像学确诊后的组织学改变,而"梗塞"可指代未完全坏死的缺血状态。

4、临床处理:

治疗遵循相同原则,包括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尿激酶、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取栓手术等。超急性期治疗时间窗为4.5小时内,恢复期需进行康复训练。

5、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11统一采用"脑梗死"编码,包含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等亚型。学术文献中两术语可互换,但教科书趋向使用"梗死"以区分出血性卒中。

日常预防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低盐低脂饮食结合规律有氧运动可降低风险。发病后3-6个月为黄金康复期,推荐太极拳、步行等适度锻炼,配合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坚果等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每延迟1小时治疗将损失1.9百万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