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与脑梗塞有什么区别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血栓与脑梗塞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形成过程及受累血管类型。

1、病因不同:

脑血栓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血小板聚集后阻塞血管;脑梗塞涵盖更广范围,除血栓形成外,还包括心源性栓塞如房颤血栓脱落、小动脉闭塞等。动脉硬化是两者共同风险因素,但脑梗塞的栓塞源可能来自心脏或其他远端血管。

2、病变范围:

脑血栓通常发生在颅内大中动脉如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狭窄逐渐加重直至闭塞;脑梗塞可累及任何直径血管,心源性栓塞多突然阻塞较大血管分支,腔隙性梗塞则影响细小穿支动脉,病灶通常较小。

3、起病速度:

脑血栓形成多为渐进性过程,前期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中心源性栓塞常突发起病,数秒内症状达高峰。两者均可表现为偏瘫、失语,但栓塞性梗塞症状更急更重。

4、影像学特征:

脑血栓CT早期可见动脉高密度征,MRI显示动脉流空效应消失;脑梗塞影像表现与栓塞部位相关,心源性栓塞可见多发性梗死灶或流域性梗死,DWI序列能更早显示缺血范围。血管造影可明确血栓具体位置。

5、治疗重点:

脑血栓急性期需溶栓阿替普酶、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取栓治疗;脑梗塞需区分病因,心源性栓塞需抗凝华法林、利伐沙班。两者二级预防均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房颤患者需重点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三高、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建议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坚果摄入;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征兆需立即就医,发病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黄金窗口期。长期管理需定期监测血脂、颈动脉超声,高危人群可考虑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