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血栓与脑梗塞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存在差异。脑血栓由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脑梗塞则因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两者在病因、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
脑血栓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管壁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原位血栓。脑梗塞的栓子多来源于心脏如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或颈动脉斑块脱落,属于栓塞性事件。
脑血栓起病相对缓慢,症状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阶梯式加重,与血栓逐渐增大有关。脑梗塞发病急骤,症状瞬间达高峰,常见于活动中突发偏瘫或失语。
脑血栓多发生在脑内大动脉分支处,梗死灶呈楔形分布。脑梗塞可发生在任何血管区域,尤其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形态不规则且易发生出血性转化。
CT早期脑血栓可见动脉高密度征,MRI-DWI序列在发病30分钟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脑梗塞的CT早期可能仅见灰白质分界模糊,但CTA可明确显示血管截断征。
脑血栓急性期需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尿激酶联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塞除溶栓外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房颤患者需抗凝华法林、利伐沙班,颈动脉狭窄者需评估血管内治疗。
日常预防需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吸烟者应立即戒烟,房颤患者需规律抗凝治疗。出现突发面瘫、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时,应在4.5小时内就医评估静脉溶栓适应症。康复期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