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个体风险因素调整。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血糖调节药物是常见选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栓形成,适用于非心源性脑梗塞二级预防。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可能伴随消化道出血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需持续使用控制高血压。脑梗塞后血压管理目标值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在<130/80mmHg。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再梗塞。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需长期服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控制目标为LDL-C<1.8mmol/L,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水平。
华法林、利伐沙班适用于房颤相关心源性脑栓塞。这类药物需根据INR值调整剂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用药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糖药物需规律使用维持血糖稳定。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血糖波动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脑梗塞患者需建立长期用药方案,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颅CT,监测血压血糖指标。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