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静脉溶栓是发病4.5小时内的首选方案,常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超过时间窗或存在禁忌症者需选择其他治疗方式。溶栓后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24小时内避免侵入性操作。
发病后24小时内启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扩展。单药维持期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胃病患者可替换为西洛他唑。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心源性栓塞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治疗前需评估CHADS2-VASc评分,维持INR值在2-3之间。合并房颤者需持续抗凝预防卒中复发。
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缺血半暗带,丁苯酞能改善脑微循环。急性期可联用胞磷胆碱促进神经修复,配合高压氧治疗提升氧分压。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30kcal/kg热量摄入。
大血管闭塞可行机械取栓或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狭窄>70%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发病6小时内取栓效果最佳,后循环梗死可延长至24小时。术后需控制血压<140/90mmHg预防再灌注损伤。
康复期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限制精制糖摄入。运动训练从床上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器械辅助步行,配合针灸改善肢体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