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脚气可通过中药浸泡、抗真菌溶液、盐类溶液、白醋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方式治疗。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角质层厚、免疫力低下、环境潮湿等原因引起。
选用黄柏、苦参、苍术等具有抗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材煎煮后泡脚,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中药成分能抑制皮肤表面真菌繁殖,缓解脱皮瘙痒症状。每日浸泡15分钟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角质软化。
稀释聚维酮碘溶液或酮康唑洗剂进行足浴,浓度需遵医嘱。这类溶液能直接杀灭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可能与足部PH值改变有关,通常表现为趾间糜烂、鳞屑脱落等症状。避免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影响药效。
高浓度盐水泡脚可暂时抑制真菌生长,采用海盐或岩盐溶解于温水中。盐分能使菌体脱水,适合伴有渗出液的急性期脚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皲裂,需配合保湿护理。
将食用白醋与温水按1:3比例调配,醋酸环境能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该方法适合早期脚气护理,可能与真菌适宜生长环境被破坏有关,通常表现为轻微脚臭、局部发白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慎用。
小苏打溶解后形成弱碱性环境,干扰真菌代谢活性。浓度不超过5%可缓解瘙痒,但需注意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建议每周使用2-3次。
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穿透气棉袜并每日更换。推荐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燕麦、瘦肉增强皮肤抵抗力,进行太极等温和运动改善微循环。严重症状或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长期复发患者可考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口服抗真菌药物,顽固病例需采用激光或光动力疗法等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