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有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醋酸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五种。
通过刮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分为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该方法能发现早期癌前病变,建议21岁以上女性每3年筛查一次。检查前24小时需避免性生活及阴道用药,月经期不宜进行检查。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推荐HPV16/18型分型检测。30岁以上女性可单独作为初筛手段,或与细胞学检查联合进行。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检测阳性者需加强随访。
将5%醋酸溶液涂抹宫颈后直接观察组织变化,适用于医疗资源匮乏地区。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较低,发现可疑病变时需进一步确诊。通常作为初级筛查的补充手段,不建议单独用于常规筛查。
通过光学放大设备观察宫颈血管和上皮形态,可定位异常区域指导活检。主要用于细胞学或HPV检测异常者的进一步评估,检查时可能使用碘溶液或醋酸增强对比度。无创但需专业医师操作,检查后可能有轻微出血。
在阴道镜引导下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包括点活检、锥切活检等。这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大量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建议25-65岁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联合筛查,接种HPV疫苗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日常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能减少HPV感染机会,戒烟可增强宫颈局部免疫力。筛查异常者需遵医嘱进行随访,避免过度焦虑。均衡饮食中注意补充叶酸、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时应及时就诊,不可因恐惧延误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