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胃肠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充益生菌、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慢性胃肠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恶心等症状。
慢性胃肠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减少咖啡、酒精摄入。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蒸蛋等,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可适量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南瓜、胡萝卜等,烹饪时注意软烂。急性发作期需短期流质饮食。
根除幽门螺杆菌常采用四联疗法,包含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缓解症状可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破坏。发酵乳制品如无糖酸奶也可辅助补充,但乳糖不耐受者需谨慎。
脾胃虚弱型可用香砂六君丸健脾和胃,肝胃不和型适用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长期服用苦寒伤胃的药材。
合并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时,可能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反复出血的糜烂性胃炎可考虑高频电凝止血术。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胃镜复查。
慢性胃肠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注意餐具消毒和饮食卫生。冬季做好腹部保暖,可配合热敷缓解痉挛疼痛。建议每半年进行胃镜或碳13呼气试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出现黑便、呕血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