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成瘾是心理障碍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上网成瘾属于心理障碍范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精神疾病分类。其主要表现有无法控制上网时间、戒断反应、影响社会功能等,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补偿机制、环境诱因、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对网络刺激的敏感性存在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物质依赖史者风险较高。这类情况需通过专业心理评估确认,建议建立规律作息并培养替代性兴趣爱好。

2、神经递质异常

长期过度上网会导致多巴胺奖励系统失调,与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类似。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情绪波动等症状,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进行干预。

3、心理补偿机制

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或社交障碍可能促使个体转向虚拟世界寻求满足。表现为逃避现实、虚拟身份依赖等特征,需要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和现实目标重建。

4、环境诱因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等特殊环境会加剧网络依赖,青少年群体尤其易受同伴影响。家庭应设置无电子设备时段,学校需开展网络使用教育。

5、人格特质

冲动型人格或存在抑郁焦虑倾向的个体更易形成病理性网络使用。常伴随睡眠紊乱、饮食失调等躯体症状,需心理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改善。

预防网络成瘾需建立多元化生活方式,每天保持至少1小时线下社交或体育活动,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功能损害时应寻求心理科或精神科专业帮助,早期干预可采用团体治疗结合家庭治疗模式,重度病例可能需要短期配合舍曲林等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