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因素、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导致鼻黏膜易感性增加有关。这类患者往往自幼出现反复鼻塞、流涕等症状,且对常规治疗效果较差。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定期进行鼻腔冲洗可帮助减轻症状。
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环境中,会导致鼻黏膜持续充血水肿。职业性接触装修材料、工业粉尘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佩戴防护口罩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类患者常伴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需通过细菌培养确定致病菌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会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继发黏膜炎症。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单侧鼻塞,可通过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鼻黏膜长期处于高敏状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过敏原检测可发现尘螨、花粉等特异性IgE抗体升高。免疫调节治疗和过敏原回避是关键干预手段。
慢性鼻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戒烟限酒可减轻黏膜充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深海鱼类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头痛、嗅觉减退等情况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