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吃饭咽下去有点疼可能与咽喉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异物、扁桃体炎、食管溃疡等因素有关。咽喉部黏膜损伤、胃酸刺激、食物嵌顿、病原体感染、黏膜破损等均可能引发吞咽疼痛,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咽喉黏膜充血肿胀可导致吞咽疼痛,常伴随干痒、灼热感。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西瓜霜含片、银黄含化片缓解症状,细菌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抗炎治疗。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恢复。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会引起胸骨后灼痛,吞咽时加重,可能伴随反酸、嗳气。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进食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睡前3小时禁食可减少反流。
鱼刺、骨片等异物卡顿会引发局部刺痛感,吞咽时疼痛加剧。需通过喉镜或胃镜确认异物位置,由医生使用异物钳取出。自行吞饭团或喝醋可能加重损伤,发现异物嵌顿应立即就医处理。
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化脓会引发剧烈咽痛,吞咽时放射至耳部。头孢克洛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控制感染,高热时需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患病期间选择流质饮食,用淡盐水漱口能减轻炎症。
长期胃酸侵蚀或药物刺激可能形成食管溃疡,表现为持续性吞咽疼痛伴胸骨后闷胀。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康复新液可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饮酒和浓茶,少食多餐能降低溃疡面刺激,定期胃镜复查监测愈合情况。
日常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黏膜。反复出现吞咽疼痛或伴随呕血、消瘦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或喉镜检查。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消化道黏膜病变。吞咽不适期间可食用米粥、蒸蛋等软烂食物,减少机械性摩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