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手上扎了一根小刺取不出来时,通常可通过消毒后自行取出或就医处理。小刺滞留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感染。
若小刺较浅且可见,可用酒精消毒镊子和皮肤后轻轻夹出。刺入角度与皮肤平行时更容易取出,避免挤压周围组织导致刺体断裂。取出后需用碘伏消毒伤口,覆盖无菌敷料保持干燥。操作前需确保光线充足,必要时使用放大镜辅助观察。
对于木质或竹质等吸水性刺体,可用40-45℃温水浸泡患处5-10分钟,促使刺体膨胀后更易取出。热敷后皮肤角质层软化,能减少取出时的机械损伤。此方法适用于手指、掌心等皮肤较厚部位,但禁用于已出现化脓的情况。
当刺体露出皮肤表面小于1毫米时,可用透明胶带紧贴皮肤后快速撕除,利用粘附力带出微小刺体。该方法对玻璃纤维、仙人掌细刺等效果较好,重复进行2-3次未成功则需改用其他方法。操作后需检查是否残留刺体碎片。
刺入较深或位于关节、指甲下等特殊部位时,建议到急诊科或外科处理。医生可能使用无菌针头挑开表皮,或通过小切口完整取出。对于金属类异物可能需配合X光定位,植物性刺体残留超过24小时易引发肉芽肿需手术清创。
取出失败或刺体残留时,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出现跳痛、脓液或放射状红肿提示可能发生蜂窝织炎,需及时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严重感染风险。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48小时内避免接触污水。日常从事木工、园艺等工作时应佩戴防刺手套,处理带刺植物后及时检查皮肤。若3天后仍有刺痛感或局部硬结,可能存在残留异物或肉芽肿形成,建议到普外科进行超声检查。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但无须刻意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