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多间隙感染怎么办

4.58万次浏览

李胜锋 主治医师

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口底多间隙感染可通过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口腔清洁护理、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口底多间隙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外伤、免疫功能低下、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是治疗口底多间隙感染的关键措施,适用于脓肿形成或感染范围较大的情况。通过手术切开感染部位,排出脓液和坏死组织,减轻局部压力。手术需在麻醉下进行,术后需定期换药。切开引流有助于控制感染扩散,促进组织修复。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防止并发症。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是控制口底多间隙感染的重要手段,需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需足量足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感染可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3、全身支持治疗

全身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感染严重者可出现高热、脱水等症状,需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可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营养制剂。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

4、口腔清洁护理

口腔清洁护理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愈合。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多次。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对于张口困难者,可使用口腔冲洗器辅助清洁。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羟考酮片。对于术后疼痛,可采用局部冷敷减轻肿胀。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止痛药物。评估疼痛程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也有助于缓解疼痛感受。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牛奶、鸡蛋羹、果蔬汁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湿润,可使用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定期复查,监测感染控制情况。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防止感染复发或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