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肺炎可通过呼吸频率增快、口唇青紫、呛奶拒食、体温异常、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判断。新生儿肺炎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吸入羊水或胎粪、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健康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若持续超过60次/分钟需警惕。肺炎会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急促伴鼻翼扇动或三凹征。家长需用秒表测量胸廓起伏次数,避开哭闹时测量。若合并点头样呼吸或呻吟声,应立即就医。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中心性发绀,以唇周及甲床最明显。家长应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排除寒冷导致的末梢青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易出现持续性青紫,需通过血气分析和胸片鉴别。建议家长记录青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肺炎患儿常有吞咽协调障碍,表现为吃奶时呛咳、奶液从鼻腔溢出。拒食可能与缺氧导致的全身乏力有关,24小时内摄入量少于50ml属危险信号。家长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腋温超过37.5℃或低于36℃均需重视,测量时需擦干腋窝并夹紧体温计5分钟。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四肢厥冷伴皮肤花纹,此时禁止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
医生听诊可在脊柱两侧闻及细湿啰音,类似捻发音。胎粪吸入性肺炎可能出现喘鸣音,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易出现脓胸体征。家长不可自行判断听诊结果,但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痰鸣或咳嗽,记录异常呼吸音出现时段。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5%-65%,每日通风2-3次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需规范洗手,奶具要煮沸消毒。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母亲患呼吸道疾病时应戴口罩。发现任何异常症状需立即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或抗生素。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胸片,监测肺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