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体毛脱落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皮肤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有关。体毛脱落通常表现为毛发稀疏或局部脱毛,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出现体毛稀疏或脱落,常见于雄激素性脱发。这类脱发通常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头顶毛发减少,可能伴随毛囊微小化。遗传性脱发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米诺地尔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延缓进展,或选择毛发移植手术改善外观。
长期缺乏蛋白质、铁、锌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导致毛囊生长周期紊乱。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毛发干枯易断;缺铁可能引发弥漫性脱毛。建议增加瘦肉、鸡蛋、菠菜等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多维元素片等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引起体毛脱落。甲状腺功能减退常伴随眉毛外侧脱落,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合并多毛与脱发并存。需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同时监测血糖和血脂水平。
局限性脱毛可能由真菌感染、扁平苔藓等皮肤病引起。头癣会导致圆形脱发斑伴鳞屑,毛囊炎可能引发瘢痕性脱发。确诊后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抗真菌,或外用卤米松乳膏控制炎症,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化疗药物、抗凝药或维A酸类药物可能干扰毛囊细胞分裂,导致可逆性脱毛。化疗后脱发通常在治疗结束后3-6个月再生,期间可使用温和洗发水保护头皮。若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等药物,应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替代药品。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烫染毛发,洗头时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适当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三文鱼、坚果等,有助于维持毛囊健康。出现突发性脱毛或伴随头皮红肿、瘙痒时,建议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完善激素水平检测或皮肤镜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