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宝宝发热到39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宝宝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疫苗接种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以重复进行温水擦拭,每次持续10-15分钟。同时可以给宝宝穿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体温过高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
发热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家长需注意给宝宝补充足够水分。可以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配方奶。大一些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些稀释的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宝宝排尿情况,如果尿量明显减少或尿液颜色深黄,提示可能存在脱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呕吐。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24-26度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可以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舒适。确保房间通风良好但避免直接吹风。让宝宝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减少外界刺激。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使用,注意用药间隔时间和剂量。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避免药物过量。用药后30-60分钟开始观察效果,若体温未降或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如果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体温超过40度,出现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皮疹、拒绝进食等情况,家长需立即带宝宝就医。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发热开始时间、最高温度、伴随症状、用药情况等。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反复发热或发热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宝宝,可能需要住院观察治疗。
家长需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症状变化。发热期间让宝宝多休息,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退热后仍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多数情况下通过适当护理可以缓解,但家长需警惕严重疾病的可能。建议家中常备儿童专用体温计和退热药,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平时注意增强宝宝体质,按时接种疫苗,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