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怎么造成的

4.07万次浏览

周玮琰 副主任医师

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远视通常由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系统屈光力不足造成,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异常、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远视患者主要表现为视近物模糊、眼疲劳、头痛等症状,可通过验光配镜、角膜屈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

远视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存在中高度远视,子女出现远视的概率较高。这类远视多与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有关,表现为出生时眼球前后径较短或角膜曲率过平。遗传性远视患者需在儿童时期定期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配戴凸透镜矫正,避免引发弱视。常见矫正方式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成年后也可考虑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2、眼球发育异常

婴幼儿时期眼球发育迟缓可能导致轴性远视,表现为眼轴长度未随年龄增长达到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常伴随角膜曲率偏平、晶状体位置偏前等解剖结构异常。发育性远视患者可能出现调节性内斜视,需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验光后配镜,必要时联合视觉训练。部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逐渐延长,远视度数可自然降低。

3、屈光介质异常

角膜曲率过平或晶状体屈光力减弱会导致屈光性远视。角膜扁平常见于先天性小角膜患者,晶状体问题多见于老年性晶状体硬化或糖尿病引起的屈光指数改变。此类患者需通过角膜地形图和生物测量明确诊断,轻度者可配戴普通远视眼镜,高度数患者可能需要定制高折射率镜片。角膜屈光手术如LASIK对低中度屈光性远视效果较好。

4、年龄因素

40岁后出现的远视多与调节功能衰退有关,属于生理性老视。晶状体逐渐硬化导致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阅读时需要将读物移远。这类情况需配戴老花镜或渐进多焦点眼镜,也可选择角膜植入镜片手术。同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30分钟应远眺放松睫状肌。

5、病理性因素

眼部肿瘤压迫、视网膜脱离术后或糖尿病性眼球壁增厚等病理情况可能引发继发性远视。这类远视通常伴随原发病症状,如眼痛、视野缺损等。需先治疗原发疾病,再通过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出血吸收。

远视患者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阳光照射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适量补充DHA藻油软胶囊等营养素。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医学验光,及时调整镜片度数。出现突然视力下降、眼胀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排查青光眼等并发症。儿童远视患者家长应监督其规范佩戴眼镜,定期进行弱视筛查和视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