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宝宝流口水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围兜、训练吞咽功能、治疗原发疾病、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流口水可能与出牙期刺激、口腔溃疡、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咽喉炎、先天性唾液腺异常等原因有关。
及时用柔软纱布蘸温水擦拭宝宝下颌及颈部,避免唾液长时间刺激皮肤。清洁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或凡士林形成保护层,预防口水疹。每日重复进行3-5次,特别注意进食后和睡前清洁。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吸水围兜,每2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使用塑料防水层围兜以防闷热。可搭配可吞咽纯棉口水巾,在玩耍时垫于下巴处,减少衣物浸湿概率。
6月龄后引入吸管杯引导主动吞咽,8月龄开始练习吹泡泡游戏增强口腔肌肉控制。辅食添加阶段提供条状手指食物如蒸胡萝卜条,锻炼舌体推送和咀嚼协调性。
鹅口疮患儿需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口腔,疱疹性龈口炎可喷开喉剑喷雾剂。脑瘫患儿需进行口周肌肉电刺激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引发流涎需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改善胃肠动力。
确诊先天性唾液腺导管畸形需行腺体导管再造术,严重脑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可考虑选择性唾液腺神经阻断术。手术干预需经儿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多学科评估。
家长需每日检查宝宝口腔黏膜是否完整,避免穿戴过紧的领口衣物。辅食阶段优先选择苹果泥、米饼等需咀嚼食物,避免长期喂食流质。若伴随发热、拒食或口水带血丝,应立即就医排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急症。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科发育评估,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