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靶向治疗一般不能完全代替化疗,两者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存在差异。靶向治疗主要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信号发挥作用,化疗则通过杀伤快速分裂细胞起效。临床常根据肿瘤类型、分子分型、分期等因素联合或序贯使用。
靶向治疗适用于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恶性肿瘤,如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吉非替尼片、厄洛替尼片等药物。这类治疗精准性高,全身副作用较小,但对肿瘤异质性较强或未检出驱动基因的病例效果有限。化疗药物如注射用顺铂、紫杉醇注射液等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可覆盖多种癌症类型,尤其对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明确,但会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全身性不良反应。
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经基因检测确认存在明确治疗靶点时,可能优先采用靶向药物作为一线方案。但多数情况下靶向治疗需与化疗联合应用,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注射液与多西他赛注射液。对于靶向治疗后出现耐药或广泛转移的患者,仍需转换为化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
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等,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化疗引起的黏膜损伤。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建议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动态调整用药策略。